◆ 教研成果
◆ 联系我们CONTACT US
  • 联系人:老师
  • 固 话:0379-69511900
  • 地 址:伊川县城关街道八一南路99号

首页 > 教学教研 > 教研成果


我校及化学学科教学改革现状反思

发布时间:2016-05-31 浏览量:1128

  我校学习西峡一高的“三疑三探”教学模式已经一年的时间,其效果如何,应该说全校的领导和教师都一目了然,不尽如人意。目前,我校也在大肆宣扬某某学科课改进行得如何如何好,然而细究下来,这些学科真的是沿用了“三疑三探”教学模式或教学理念吗?在这里我并不是贬低哪一学科,更不是拆学校课改的台,只是说出自己看法与担心。

  一、我校课改现状:

  “三疑三探”教学模式是利用了自己一套方法,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、主动学习、主动自由利用课余时间学习,强调的是各学科之间协调发展,追求的是解放教师、解放学生,给老师和学生减压。可是我们又是如何做的呢?除了使用白板利用课件上课、让学生讲题与西峡的相似之外,其它的措施均就是:采用“连坐”、罚款等手段,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到教师那里去背书、做题,大量的挤占学生的时间,有时甚至还会引起本班教师之间的不愉快,这样的方法能叫课改吗?我们虽然在西峡一高学习的时间不长,但也没有发现这种现象,起码我们都知道人家采用的是变被动为主动的学习方法。对于有些一科占用学生一半时间、成绩又止步不前的学科,是不是该考虑考虑变换一下方法了。

  二、主要的方法与目的:

  “三疑三探”为什么会有这么好的效果?具体的教学步骤有是如何进行的?我在这里做一个简单的总结,希望对老师们有一些帮助。当然这也只是理论上的总结,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大家慢慢摸索,因为对我来说,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方式来利用或借鉴西峡一高的“三疑三探”模式,总结出行之的模式来进行我们化学学科的课改工作。我们虽然说学习的时间不够充分,但我们也已经体会到:以往的“教师问、学生答”的模式较多能使学生“青出于蓝而胜止于蓝”,而“学生问、学生答”的方法才能使学生“青出于蓝而胜于蓝”,所以学生主动思考、主动提问、主动参与才是提高课堂效率、提高教学成绩的有效途径。因此西峡一高提出了“三疑三探”教学模式。其实他们的思想与美国学者、学习专家爱德加·戴尔的观点一致。爱德加·戴尔提出了学习金字塔理论(如下图)

image

  学习金字塔是一种学习方式的理论,该理论研究了7种不同学习方式的效果:

  1、“听讲”,也就是传统的老师在上面讲,学生在下面听,这种学习效果是较低的,两周以后学习到的内容只能剩余5%。

  2、“用眼去阅读”的学习方式,两周以后学习到的内容可以剩余10%。

  3、用“声音、图片”视听结合的学习方式,两周以后学习到的内容可以剩余20%。

  4、是“示范”,这种学习方式两周以后的记忆率可达到30%。

  5、“学习小组”的学习方式两周以后的记忆率可达到50%。

  6、教师和学生“演示”的学习方式两周以后的记忆率可达到70%。

  7、“教授他人的”的学习方式学习效果较好,两周以后的记忆率可达到90%。

  西峡一高的“三疑三探”教学模式其实就是在爱德加·戴尔的理论基础知识之上,避免或减少效率较低的教学或学习方法(比如:教师尽量少讲,或只做补充性、纠错性点评),尽量多地采用了小组讨论、班内展示、班内或组内的讲解这三种效率更高的教学方式,这就是“三疑三探”教学模式的精髓。

  “三疑三探”教学模式包括:“设疑自探”、“解疑合探”、“质疑再探”三步,再加上“应用拓展”就构成了完整的教学环节。下面以新授课的教学流程简单进行分析: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(学习目标有备课组全体教师讨论共同确定,体现团体的力量),学生依据学习目标提出相关问题,教师整理出自探提纲,然后学生自习,独立探究自探提纲的相关问题,这就完成了一步“设疑自探”。二步的“解疑合探”,首先要求备课组的全体教师在吃透课本内容和课程标准的基础上,讨论确定本节课的合探提纲(要求问题不能太广、太深,要适合本年级不同类型班级学生的水平),制成简单的幻灯片,在合探开始先展示合探提纲,各小组针对合探提纲的相关问题讨论解决。在小组讨论即将完成的时候,教师公布问题展示或讲解的任务分工,各小组择时在黑板上进行展示。展示完成以后,教师在公布评价小组的任务分工,评价小组按顺序依次对对应小组的展示进行评价打分,同时要说出评价的依据,也可以要求展示小组进行解释,然后教师对评价小组的评价进行点评或纠错。第三步“质疑再探”,是学生根据本节所学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或更深层次的问题,由全体学生自由回答,解决不了时由教师点拨或解答。这样就完成了主要的三个步骤。第四步的“应用拓展”是由学生根据本节的内容自己编写习题,教师有选择地进行展示,供全班学生当堂练习使用。当然,对于第四步要根据不同层次的班级适当取舍。以上就是新授课“三疑三探”教学模式的全部过程(其它课型的简要流程在后面的附件中)。

  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,教师说的话很少,把自己当成了导演,他的主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完成每一个环节,把绝大部分的时间都留给了学生,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角,把课堂变成学生学习、展示、思考、合作、交流的舞台。在整个过程中,学生几乎没有停下来的时间,每时每刻学生的大脑都在进行着思考,这就是“三疑三探”教学模式的奥秘之所在。《弟 子 规》中这样说:“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”,意思是说:求学当中,心里有疑问,要马上把问题记录下来,一有机会就向良师益友请教,务必确实明白它的真义,一定要得到正确的答案才可通过,这是认真学习的态度。由此可见“疑”和“问”的好处。而“三疑三探”中的“疑”和“探”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,学生有“疑”才会主动去思考,才会主动去“探”索问题的真理。“疑”和“探”都是由学生发出,所以才会更主动,才会充满活力,才能使学生理解更深刻,记忆更加牢固。同时,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发现问题、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,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得到了提高,为学生自身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。

  三、化学学科在课改中的困惑:

  在前面我就已经提到,虽然说西峡一高“三疑三探”的流程我们有所了解,但如何引用到化学的教学中目前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固定模式,我们困惑的有以下几点:一:对于高中化学,有很多章节难度很大,需要逻辑思维能力较强,有些还需要很强的空间思维能力,这些章节在教室讲时学生都比较难理解,有时甚至需要讲几遍才可以,如果交给学生去自主学习、自己总结,其效果会如何?说实话我没有去尝试,也不敢尝试。在西峡一高学习的时候我们没有听到新课的内容,但我们观看了一节的光盘,这肯定是他们选出的较好的一节课。这是一节《盐类水解》的新授课,这一节课如果由教师讲授大概是一个课时的时间,而在这张剪辑以后的光盘上,一个课时时间只是学习了本节课的概况,更深层次的和高考的要求的规律与应用根本没有涉及到,即便如此,学生在课堂上总结出来的部分规律,如果仅凭课本学生是无论如何也总结不出来的,很显然学生在课下已经进行的充分的学习,那么接下来就是这个困惑:时间问题,本来化学的教学进度就很紧张,如果按这种模式去讲,则需要花费平常所用时间的2到3倍,时间从何而来?办法就是压缩掉练习的时间,但对于理科来说只学理论不进行实地的应用练习,其效果又会如何?更何况学生还需要课下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预习和查阅资料。第三:在西峡一高学习的时候我们看到,西峡的学生在评讲习题的时候每一位学生都很积极,总结的也很全面,然而在我们学校,即便是在实验班,能轻松、完整地讲下来的学生少之又少,一个班不会超10人,总不能一直让这些学生讲吧。所以现在就连简单的习题课都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,更不要说新授课了。如何课改,现在的我可以说是一头雾水:想改又不敢改。

  因此“三疑三探”也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式,否则就不会出现去学习的学校数以百计,但真正学会、出效果的却没几个。她需要从小学到高中的联动,她需要从学生、教师到学校领导全力配合才能完成的伟大任务,并不是一两个学校、三五个教师就能完成的工程。

  目前,我校的教学质量几年来一直没有大的提高,我们的教学方法也太过陈旧,我们教师自己都迫切希望改变目前的课堂教学的现状,而西峡一高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本,但我们也需要学生、教师、领导共同努力,把他们的先进的方法进行融合,开辟出一条更适合于我们自己的道路,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之中,较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的效率,让教师工作得轻松,学生学习得快乐且有用,这就是我们现在和将来追求的目标。